發新話題
打印

請問∼∼∼關於岡山的戲院??

請問∼∼∼關於岡山的戲院??

我記得最早的戲院好像不是統一戲院...
在統一戲院的隔壁,以前好像有一家老戲院,外觀好像是綠色的.....
現址應該是現在的依客多(我忘記店名了,只知道現在是賣衣服的),變色龍旁邊~

我也不記得當初那間是不是戲院了,年代太久遠了....也忘了那裡在做什麼的...
有那位網友有相關的資訊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kakol 於 2008-11-16 23:15 發表
我記得最早的戲院好像不是統一戲院...
在統一戲院的隔壁,以前好像有一家老戲院,外觀好像是綠色的.....
現址應該是現在的依客多(我忘記店名了,只知道現在是賣衣服的),變色龍旁邊~

我也不記得當初那間是不 ...
呵呵∼沒錯!現在的衣客多以前的確是戲院,外觀也的確是綠色的,
沒記錯的話,就是叫「岡山戲院」!
至於是不是最早的,我就不知道了,中正堂說起來也很早就有了。孰先孰後?就不知道了∼
我印象中的「岡山戲院」在當時都是上映一些「浪漫愛情激情動作影片」,
而中正堂早期所放映的大部分是愛國電影,
如「八二三砲戰」、「唐山過台灣」、「四行倉庫」.....,後來也播放一些二輪片,
票價是岡山最便宜的!!

TOP

民間成立的岡山第一家戲院:岡山座

民間成立的岡山第一家戲院:岡山座
第一章 日治時期的岡山座
  台灣在日本統治後很快的進入歐化的初步進程,第一個現象就是經濟繁榮帶來的都市化,而在都市中的有錢有閒階級增多,上班族如何打發下班時間造就娛樂事業的興起。清代台灣民眾所能看到的戲劇,傳統上都是在廟前戲台演出,只有富裕人家才有能力在自家庭院興建戲台。但在日治時期,自從1897年第一家商業劇場「浪花座」在台北城內開幕後,商業劇場或戲院就逐漸成為台人重要的娛樂方式,台灣的劇院與戲劇影藝事業,就在這程「魚幫水,水幫魚」的關係中成長 。岡山地區的第一家戲院是在維新路上的「岡山座」,成立於昭和初年 ,由當時岡山的「首富」吳瑞泰發起,與當時的重要人士劉朝四(曾任岡山鎮長、省議員)、王查某(岡山太原醫院院長)、戴良慶(曾任高雄縣長)、馬清江、陳新發等九位台灣人出資經營。該戲院以台灣人為主要客戶,專門演出歌仔戲、新劇、台語的改良戲,及布袋戲,偶爾放映電影。她的位置正好在仁安街與維新路的交叉口,而其北方的第一個路口就是日治時期最熱鬧的民生農具專區開元街,此路口的東北角原是手押台車車站,彌陀與梓官的人到岡山就是在此路口下車,後來台車因客運巴士及水泥橋樑逐漸普及而廢除,原址西南角改建風化場所朝鮮樓,可見此處的熱鬧與繁華。在未有其它戲院營運前,岡山座非常風光,加上當時岡山尚未有大型聚會場所,更使她成為婚禮或開會的首選場地。
  台灣南部的電影事業在1920年代以後,由於從事電影巡映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而興起 ,岡山座這種演劇戲院的成立,反映了當時影劇事業的興盛。岡山在清領時期就已是現在大岡山地區十一鄉鎮的貨物交易中心,日治時期岡山成為空軍基地,海軍第61航空廠與第14航空司令部都在這裡,軍人眾多,亦建設許多海軍官舍供日人軍士官兵居住。地理環境的優越,加上這些軍事機構的設置,使岡山的人口與經濟得到顯著的發展。不過在共樂館成立之後,日人以半強迫的方式,於1943年將岡山座的台人老闆併入共樂館,使岡山座成為受日人控制的分院,而演出內容也改成以現代舞台劇為主,達到其文化控制的目的,岡山座自此成為岡山戲院的附屬戲院。
 第二章 戰後的「舊戲院」
 岡山座於戰後由仍維持以演出各式台灣地方戲劇為主的,電影放映為輔的混合戲院放映方式,由吳瑞泰擔任董事長,馬清江為總經理;後期則是由承租岡山戲院的歐下經營。不過在戰後初期的戲劇演出團體不全然是由戲院安排,後來經營大戲院的劉再成,就因為本身愛看戲,常常自己掏腰包,或是數人合資請歌仔戲班來此演出,大部份時候都會小賺些錢。劉國明還記得某一劇團為「宜人京劇」,團長為四川人,還對劉再成所講的,比他四川腔更標準的官話訝異不已,直問是在何處學的。岡山人當時為區別三間都叫「岡山」的戲院,習慣把岡山座叫「舊戲院」,岡山戲院叫「小戲院」,岡山鎮大戲院叫「大戲院」,似乎註定了岡山座的墊底命運。岡山座的營業方式到了六○年代越來越無法跟上潮流,電視的出現加上歌仔戲布袋戲進入電視,生意就無法維持,岡山座大約在1970年左右停業。後來長久沒放電影,屋頂倒塌成為危樓,加上位在老街區內的道路狹窄無法停車,文賢市場的外圍攤販也已發展到整條維新路,岡山戲院股份有限公司就夷平搭鐵皮屋,出租給人賣水果。
<strong>我的岡山青春夢就在
http://blog.xuite.net/ltfytf/dream

TOP

岡山戲院
日本官方主導興建的共樂館
 進入昭和年代以後,由於軍國主義逐漸高漲,政府越來越注意媒體與言論的管制。起先鼓勵台灣電影業者訂定協約等共同措施以自我管制,後來就成立了許多像「台灣映畫館同業組合」、「台灣巡業興行組合」等同業公會 ,總督府於1942年成立將電影與所有媒體置於情報課的管理之下,以積極統制的方式進行對控制媒體 。
 到了1940年代,以台灣為基地積極南進的日本政府,由於在岡山駐軍人數增多,為減少因而衍生的眾多問題,官方強烈要求地方興建戲院。隨著戰事的逐漸激烈,不論是因大量軍事建設需求而增加的工人,或是背負軍事任務,在岡山的日人越來越多,不論是軍人或工人,如何打發他們在每天下班之後的空閒時間,成了一大問題。太吉西藥房的老闆吳進財就憶及,他在日治時期因與日籍軍人商業往來而互動頻繁,在中街頭的「一休食堂」就發生過由於日籍士官彼此不合,而在餐館門口發生的鬥毆事件。而日治時期的台灣戲院發展,於1940年前後到達高峰,當時各鎮及大鄉已均有所戲院 。為了替身在異地的日人提供更多娛樂,在太平洋戰爭一路順利情形下,再加上如前段所述的愛國教育需求與控制需求,日本官方指揮並由日人主導經營的共樂館因此產生。
 1941年,當時身為岡山街長 又兼任「臺灣興行場組合」高雄州支部副支部長的齋藤善次郎,為了解決大量日籍官兵的娛樂需求,聯合經營岡山座有經驗的人士,以半強迫的方式,強租土地,興建共樂館 。
 「株式會社岡山共樂館」就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於1943年元月八日登記成立。依照「株式會社岡山共樂館登記簿」,該院的會社代表為齊藤善次郎 ,取締役(理事)有七位,分別是岡山後紅的齊藤善次郎、岡山街的吳瑞泰與馬清江、高雄市榮町的鈴本景三、高市堀江的高雄劇場株式會社、楠梓庄的陳新發、屏東市大宮町的林進興;監查役(監事)有四位,台北市京町的川合治雄、岡山劉厝出身的劉朝四、岡山街的戴良慶、楠梓庄的塚本信弘 。日人股份佔三成六,是岡山的第二家戲院,但她是岡山第一家「常設電影院」,也就是「雖偶爾演出其他節目,但長期放映電影的戲院 」。共樂館是當時全台28家專映電影的戲院之一,它與當時全台的168家戲院一樣,加入由台灣總督府保安課協助成立的「台灣興行場組合 」。
  不過以放映電影為主的共樂館並未能真正大賺錢。1943年正逢日本開始節節敗退,電影從業人員因為人力需求而被征調,電影製作量因為物資缺乏而減少 。而岡山這個美軍轟炸機經常光顧的空軍基地,看電影常要躲空襲,而且居民大多「疏開」到周邊鄉村,軍人也因空襲頻繁而無暇看電影。在戰爭結束前,戲院早就已經因為被美軍飛機炸了大洞而長期停止營業。
第三章 戰後的岡山戲院(小戲院)
  共樂館在戰後由於日人離去,日人股份成為充公的日產,在國民黨黨國不分的決定經營電影事業後,岡山戲院成為國民黨接收戲院之一。國民黨於其1945年的「關於籌措黨費之決議案」,決議將電影這個當時最賺錢的娛樂事業,納入黨營事業;1946年,國民黨政府成立「台灣日產處理委員會」,處理日人遺下的私有資本;同年2月,「台灣省電影戲劇事業管理辦法」通過,表示自1945年8月15日以後承租受讓日人的電影院無法律效力;1947年1月,台灣省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下令將19家前日人所留下較具規模戲院交給國民黨台灣省黨部 ,共樂館戲院就是其中之一。
 共樂館由於吳瑞泰 的拒絕配合,成為國民黨接收過程中最慢被接收的戲院。如前文所述,在日治時期,日人主持的共樂館以半強迫的方式合併吳瑞泰的岡山座,使之成為附屬戲院,號稱岡山首富的吳氏原本就不服氣。日人戰敗離台,吳氏以為可以將共樂館的股份接收,但沒想到國民黨與日本的做法一樣,見電影事業有利可圖,而以長官公署的一紙命令而要全盤接收日人股份。
 國民黨從1947年元月27日起,由省執委會派人從台北開始接收19家戲院,一路順利,直到岡山共樂戲院,因為「被吳瑞泰所把持,不允移交,避不見面,無從接收」。結果不久發生二二八事件,時任省參議員的吳瑞泰也是處理事件維持岡山治安的三人代表之一。但後來岡山仍發生槍殺大學生余仁德與牧師蕭朝金等人的情事,地方也聽到吳氏會被捉的風聲,看到國民黨的手段後,吳氏到了4月16日很配合的讓國民黨完成日人股份的接收 ,但由於所得股份未過半,仍是由吳瑞泰等台籍人士主導經營。國民黨見無法主導戲院營運,黨營的中央電影公司於1967年12月1日,在高雄市鹽埕區光復戲院公開招標,將1283股以每股185元的價錢賣給台南人翁宗護,成為國民黨賣掉的戲院之一。
 戰後初期共樂戲院還有地方人士所組京劇發表會的演出,象徵了新政權在文化和語言上的地位。劉國明表示,在日治時期,中國名旦梅蘭芳兩度到日本演出所造成的轟動也影響到原本漢文化的台灣地區,後來擔任第五屆高雄縣長的地方人士戴良慶,就如同辜振甫練到能演出京劇「孔明借東風」一樣,對京劇產生興趣的他,組了一個劇團,平時就在在現在民生路南端戴家所開的輾米廠中練習。日本戰敗後,戴氏所主持的劇團於1948年在岡山戲院免費招待岡山民眾觀賞,他陪著父母去看,劇目已忘,但記得戴良慶飾演小旦中青衣的角色,仕紳黃旺先之子黃東洋飾演丑角,後來當選鎮長和縣議員的黃丙子也有參與演出。
 在戰後初期,岡山戲院由於美軍炸燬而殘缺不堪,吳瑞泰當時還曾向鎮公所借用300包水泥修復岡山戲院 。但是民眾觀影時,天花板仍會不時剝落白色灰塵。不久一場帶來大雨的颱風就將屋頂澆垮,戲院因而停演好一陣子,地方的需求與意見反映讓岡山鎮公所有了興建更大更新戲院的想法。
 修好後的岡山戲院恢復了正常經營,但長期由日治時期在岡山中街經營文具行有成的歐下承租。進入台灣影劇黃金時期的五、六○年代,由於競爭激烈,經營得非常辛苦。1960年,岡山地區岡山鎮以外的戲院有:橋頭鄉的橋頭、橋頭鄉、彌陀鄉的彌陀、路竹鄉的萬國、福壽、茄萣鄉的茄萣、湖內鄉的文賢、梓官鄉的梓官、赤慈、通安、永安鄉的永安、燕巢鄉的燕巢、阿蓮鄉的東光,總計13家戲院 !台灣電影在新電影時期之後幾近停擺,香港片與三級片大行其道,岡山戲院有一陣子還以插播色情影片段落吸引顧客,但仍是無法挽回頹勢 。到了1993年終於結束電影放映,現出租作為成衣大賣場。

[ 本帖最後由 ltfytf 於 2008-11-25 18:16 編輯 ]
<strong>我的岡山青春夢就在
http://blog.xuite.net/ltfytf/dream

TOP

岡山鎮大戲院
第一章 鎮公所興建的岡山鎮大戲院
  光復初期的岡山,由於空軍基地的重要使她仍然成為新政府的軍事重地,外省籍軍人大批進入,取代以往日人的地位,進住日人的軍士官宿舍;而在國民黨全面敗退到台灣之後,帶來的大批軍眷搬入剩下的日人宿舍,而且由於人數太多,加搭了許多臨時的竹籬笆土牆建築,後來更在婦聯會的協助下蓋了許多新的眷村。
  在岡山戲院破損嚴重長期無法提供電影娛樂的情形下,岡山鎮公所學習日本時期的作法,由公家機關主導,在1952年利用日人遺下的大量水泥與鐵軌建了非常堅固的岡山鎮大戲院,後來簡稱岡鎮大戲院或大戲院。大戲院是像新竹國民大戲院二層樓的歐式戲院,有六百多個座位 ,在銀幕後面有後台,前面則有平台可供歌舞團或社團開大會時使用,在戲院外面還有花木扶疏的花園,是當時非常新的建築。
 在當時的時空下公家自營的結果,竟導致政庫虧累達新台幣20萬!代表會於是決議出租委外經營,首先租給嘉義人羅福社,因為虧欠片租及房租而無法繼續,後來由鎮公所與陳祝和合營,亦因無法付出租金而歇業,鎮庫因而損失甚鉅,於是1956年元月的代表會決議由當時擔任代表會主席的劉再成接手經營 。
 第二章 劉再成經營的「大戲院」
 劉再成接手經營後,引用以往接洽戲團到岡山座演出的經驗,評估岡山觀影人口結構之後,發現岡山的空軍是最有文化水準的軍種,加上美軍在岡山空軍也在訓練英語人才,而且眷村有為數眾多的外省上班族,是故決定放映在當時較高級的西洋片,效果也如預期的不錯。剛開演的最初兩三年,由於選片得當,再加上該電影院的設備在當時算是先進,使得生意尚可,就開始了二十餘年的電影事業。
 那時所放映的西片都是二、三輪,在台北已放映兩三個月後的片子,對經理劉國明來說,最累的就是選片。每個月他都得要到台北兩三天,為了省錢,都是搭乘夜班的普火車花近半天的時間到台北影片公司訂片。由於那時代的西片拷貝只有兩三捲,所以還會有因為電影熱門而訂不到片的情形,是故與當時掌握美國片代理商應酬是很必須的,最常去的就是圓山保齡球館與武昌街。
 劉國明表示,大戲院一直維持岡山地區最佳戲院地位的原因,主要是設備最新,戲院大,片子又選得用心。像六○年代最紅的邵氏公司影片,因為大戲院有與邵氏簽約,只能在大戲院上演。大部份的電影都是放映兩天,三天以上就屬好片。但戲院開始一直沒賺錢,直到「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上映後,李翰祥到台灣成立國聯,將國片整體電影素質向上提昇,才帶入大量觀眾,真正開始賺錢。大戲院前的廣場也是當時岡山鎮重要的攤販聚集地,水果攤,蜜餞,甚至連租書店都有。
  大戲院有景深的設計讓她也可以提供電影欣賞以外的功能和娛樂。在電影是主流娛樂的年代,與大多數的戲院一樣,在星期六日有黨政軍開會的時候,這些單位常會要求戲院配合提供開會場地,銀幕前的木質舞台可以讓來賓在台上演講,台下與會人士則可在聽了一兩小時訓話後看一場免費提供的電影。大戲院的景深舞台也提供歌舞團和明星登台的演出空間,大約每兩年會有至少一次歌星或歌舞團的演出。筆者記得在七○年代藝霞歌舞團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到大戲院演出,由於舞台不夠大,前五排座位還被搭起的木架蓋掉,以提供台灣唯一專業的歌舞演出。
 當時的廣告方式除了在牆上張貼海報外,重要放影五日以上大片上映時,劉再成還會親自坐在計程車,在車頂上掛上小喇叭到永安、燕巢等地用肉聲廣播。196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旋風刮到岡山的時候,大戲院連演十五天,是大戲院最長放映片子的記錄,在最後兩天,他們還用心的以三輪車在岡山再繞三圈,大力宣傳「最後一天,不再上演」,結果最後一天又是人山人海。而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兒童節假期,為了吸引小朋友看電影,劉國明都會特別挑選華德狄斯奈的卡通片上演,並且強調兒童半價,也都是引來客滿的人潮,筆者就有站著看片的經驗。大戲院也有「撿戲尾」的廣告方式,就是在電影快結束時,把戲院門打開,讓觀眾免費看最後十分鐘吸引觀眾來看戲的台灣民俗 。但是人山人海票房好也不是大賺特賺的保證,1974年大戲院重金上映台北才剛放完輪到高雄地區,由甄珍與鄧光榮主演,李行導演的「海鷗飛處」,岡山地區從未有如此新的電影片,轟動客滿忙碌不已的結果,竟然只賺了一千多元!
 劉再成在接下岡鎮大戲院的經營後,曾接任高雄縣電影戲劇公會理事長,台灣省電影戲劇公會常務理事,並進而企圖創立一個戲院王國。1963年元月將南投的埔里大戲院重新開幕,後來也經營大樹鄉的大樹戲院和楠梓的興楠戲院六年。不過由於適逢台灣戲院供過於求的五、六○年代,千辛萬苦的經營,卻由於當時戲院開設過多加上百分之六十的娛樂稅而總是賠錢 ,連岡鎮大戲院也都是滲淡經營了,更何況其它鄉下的戲院,最後都在不堪虧損下結束營業。
到了1970年代以後,劉再成就一直在對付政治力的干擾,以法律戰與代表會周旋。由於當時各種覬覦利益的勢力的介入,演變到後來甚至有記者在報紙以不實言詞毁謗 ,告上法院的結果,該名身兼岡山戲院總務的許姓記者在庭上當場道歉。唯當時的建築法規開始修改,大戲院構造也越來越不符合消防法規,到了1977年結束經營的前兩年,戲院開開關關了數次,到最後仍無法繼續營業下去。不過大打法律戰的結果,讓戲院原建築無法繼續使用,並且因為在鎮公所原有都市計劃中,規定該片土地要提供民眾電院娛樂,是故在鎮公所出賣該片土地時,要求新建物要有電影院的設置,也就有了後來的統一戲院。
第三章 睡衣仙舞禁片事件
 曾看過討論禁片的專書,在討論台灣禁片的時候,全書都是以在台北電檢處就被禁演的片子來作評論 ,但在這裡就要提出在岡鎮大戲院所見識到的另一種戒嚴時期禁片模式,相信是台灣禁片史上絕無僅有的,在片子上映了一陣子後才被禁演的案例。
  睡衣仙舞(The Pajama Game)是1957年華納公司出品,由喬治.阿伯特(George Abbott)所導演,改編自1954年的同名百老匯舞台劇,是由當時著名女星桃樂絲黛(Dorothy Day)所主演的歌舞音樂片,獲得1958年美國編刻協會獎最佳原著美國音樂劇 。劇情描寫睡慾(Sleeptite)睡衣工廠的火爆脾氣工會主席桃樂絲.黛,態度堅定的要為勞方爭取每小時多七分半的薪水,但她卻發現她愛上了新上任的工廠總監督,兩人就在又愛又恨的情形下鬥得你死我活。總言之,這是部類似羅密歐茱莉葉的電影,男女身份地位因重大衝突而有趣的喜劇愛情故事,不過是再加入「睡衣工廠鬧罷工」的滑稽背景,讓男女主角都能因此背景而有露肌肉、露大腿與美足的香豔場面。在美國演出時不僅佳評如潮,票房紀錄更是長紅 。
 1958年,該片在岡鎮大戲院上映,為期三天,票價四元五角。放映時首日的票房還算不錯,但沒想到第二天,岡山分局行政組就來公函表示該片內容有問題,必須停映。後來才知道是有人在看完片子後,發現片中有罷工的情節,認為有問題去檢舉。民國四、五○年代的台灣當然不會有罷工,但是那時的美國早就身經百戰了,二次大戰剛結束就發生的罷工就使杜魯門總統出動國民兵鎮壓,以織衣場的小小工潮來引起劇情的起伏,對習以為常的美國人當然是沒有什麼感覺,但對連個基礎民生工業都還沒有的台灣來說,看不懂的人應佔絕大多數。
 為何該片直到在岡山放映才被禁呢?應是電檢處的人及台北人都被美式文化所影響,不會注意到罷工有何不妥,而且美國影片公司為了利益,多一個國家放映就多賺一次錢,打點好電檢人員,對不是很明顯的「爭議劇情」睜一眼閉一眼就過了,又不是像「聖保羅潛艇」的「辱華」情節那麼嚴重。但到了岡山這個日本時代就是重要的軍事重地,也許是某位看片的仁兄見多識廣,想到了大陸是如何丟的,所以就去檢舉了這種「有煽動性工潮情節,破壞我復興基地團結和諧」情節的片子,結果只好匆匆下片吃悶虧 。
<strong>我的岡山青春夢就在
http://blog.xuite.net/ltfytf/dream

TOP

原來還有這間戲院唷!!
我一直以為岡山只有統一&中山堂!!
記得以前老爸都會拿一堆優待卷 好像跟那些伯伯很熟 都拿一堆給我們
雖然裡面都是硬硬的椅子 不過真的很便宜呢!

TOP

謝謝 ltfytf版主您詳盡的回答

剛看了一下您的部落格,才發現原來岡山大戲院是您祖父經營的...失敬..失敬呀

所以我果然是問對人了^^,不知ltfytf 版大是否有當時戲院外貌的舊照片能讓我懷念一下呢??

另外....您說了岡山有三個舊戲院.....
             岡山座(舊戲院)  ---> 在仁安街與維新路的交叉口
岡山鎮大戲院(大戲院)  ---> 是在目前的依客多

那∼∼∼岡山戲院(小戲院)又是在那裡呢??

謝謝您的回答^_^

TOP

回復 7# kakol 的帖子

應該是岡山戲院(小戲院)---> 是在目前的依客多
岡山鎮大戲院(大戲院)  ---> 在現在的統一戲院的大樓

TOP

引用:
原帖由 ltfytf 於 2008-11-17 13:21 發表
民間成立的岡山第一家戲院:岡山座
第一章 日治時期的岡山座
  台灣在日本統治後很快的進入歐化的初步進程,第一個現象就是經濟繁榮帶來的都市化,而在都市中的有錢有閒階級增多,上班族如何打發下班時間造就娛 ...
好資料!!應好好拜讀一下....
記得以國小第一次去看電影其新鮮感應該是好比現在的出國遊覽...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